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TOD)开发专业委员会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学会要闻 > > 正文

公共交通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TOD)暨城市发展合作(南昌)论坛圆满举行

时间:2023-12-25 来源:
           2023年7月13日-15日,“公共交通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TOD)暨城市发展合作(南昌)论坛”在南昌市成功召开。本届论坛以“公共交通赋能城市未来 TOD缔造美好生活”为主题,设置6个主题报告环节,汇聚来自公共交通主管单位、铁路与公共交通投资建设企业、开发运营企业、房地产开发商、项目业主、规划设计单位、专业咨询机构、投融资机构、科研与教学单位的代表与专家学者齐聚论坛,探索新时代TOD模式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共同分享在中国政策与土地制度下TOD综合开发的特有挑战和发展机遇,共建TOD驱动未来城市的智慧新生态,为推动南昌市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出谋献策、贡献力量。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交通大学国土空间与交通协同发展研究院、南昌市城市发展研究院、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支持。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南昌市城市发展研究院党组书记、院长何彦军、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利出席论坛并致辞。
 
 
 
党组书记、院长何彦军致辞
 
 
秘书长王利致辞
 
       论坛特邀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沈砾子和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陈志青主持论坛。
 
 
副秘书长沈砾子主持开幕式
 
 
陈志青主持论坛
 
       活动现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专家委主任陆化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分院院长赵一新、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戴新鎏、深铁置业城建管理公司督导杨珅、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李春舫、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何坚、 Aedas凯达环球建筑设计事务所执行董事梁志华、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东亚区域首席代表刘岱宗、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森荣、绿城商地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锦虹、南昌市城市发展研究院交通战略研究所所长罗侃、重庆交通枢纽集团副总工程师/重庆东站设计管理部党支部书记/部长易兵、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轨道交通院副院长贺鹏、南京地铁资源开发公司原副总经理王箭、中铁建融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孙一明、德勤TOD及城市更新服务团队总监谢鑫、融创东南区域首席产品官贾朝晖、鼎昊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李颂熹、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建院副总建筑师/兼任城市地下空间技术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袁铭、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院副院长齐远、重庆城市交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雪莲、广州城建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事业部/TOD设计事业部负责人徐东辉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蔡玲、欧博迈亚(OBERMEYER)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智能交通副总监贺剑锋、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设计事业部副经理李凤会、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TOD产品总监张震、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建筑师杨海、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交通院总工程师王树盛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市政工程院副院长楼晓雷等30位嘉宾围绕主题发表演讲,开启思想碰撞,多维度分享真知灼见,共话铁路、轨道交通、轨道场站上盖和综合枢纽、站城一体化、TOD未来社区以及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的新趋势、新路径、新发展。论坛内容丰富、深入务实,为城市转型创新发展和推进TOD数字化建设指引方向。
 
 
陆化普《TOD模式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陆化普教授从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出发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效率低下、市民“三感”不高、产业发展需要新动能等,深入解读了TOD的中国内涵与使命(生态城市、绿色交通、以人为本),指出中国实施TOD的目的是要破解中国的城市交通问题,实现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此外结合TOD发展的国内外经验,总结出了TOD落地实施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中国TOD的发展目标与关键。
 
 
 
赵一新《TOD监测评估平台建设》
 
       赵一新主要介绍了由全球环境基金支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世界银行共同组织实施,中规院具体承担的“可持续城市综合方式试点项目”——国家TOD大数据监测评估平台。该平台汇集了轨道AFC、栅格级职住/通勤OD、建筑、POI等10余类TOD核心大数据资源,提供了轨道客流、轨道职住/通勤OD覆盖、土地开发强度等丰富的TOD监测分析功能,构建了站点、线路、网络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实现对城市TOD发展水平的定量化诊断评估与长期跟踪,为国家相关部委推动全国轨道网监测,指导各地科学评估轨道网规划建设绩效,服务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审批,并加强运营绩效预警,促进城市绿色交通出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结合具体项目情况介绍城市级TOD发展指标的跟踪监测、动态评估,以及对轨道线路建设时序等辅助决策的支持,从城市拓展、轨道建设、通勤时空、服务效率等方面,探讨促进我国城市TOD发展的路径。

 
戴新鎏《关于铁路网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戴新鎏从铁路网的发展基础、发展要求、发展思路及目标、发展重点等方面介绍了铁路网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他指出我国的铁路基建投资保持高位、路网规模快速扩张、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客货枢纽便捷高效、服务质量大幅提升、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有力支撑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但也存在路网布局不均衡发展不充分、路网结构不协调、效率效益有待提升等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面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铁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等形势要求,铁路网高质量发展要以高质量推动铁路规划建设为重点,加强战略骨干通道建设,构建发达完善的高速铁路网,积极实施普速铁路联网、补网、强链,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强化枢纽衔接和点线配套,积极推动铁路智能绿色发展,构建形成系统完备、高效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在布局方面统筹加密与填白,在结构方面统筹高铁与普铁,在层次方面统筹干支、点线,在功能服务方面统筹需求与供给,在工程建设方面统筹新建与改扩建,在经济可持续方面统筹规模与效益,在综合交通方面统筹强化骨干地位和促进融合发展,在创新方面统筹“老基建”与“新基建”。未来铁路网发展的重点应是加强战略骨干通道建设,以“八纵八横”主通道为重点,构建发达的高速铁路网, 突出联网补网强链,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普速铁路网,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强化枢纽衔接和点线配套,积极推动铁路智能绿色发展。
 
 

杨珅《轨道场站上盖和综合枢纽建设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杨珅从参与深圳轨道场站上盖和综合枢纽建设开发的视角分享了深铁置业在地铁工程建设、轨道运营、物业开发、商业资源等“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历程,并全力推进“平安深铁、法治深铁、科技深铁、美丽深铁”建设的情况。特别是TOD时代给深圳地铁带来的变化。并从企业的微角度分析了TOD发展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典型案例,以及解决的和面临的问题。
 
 
 
 
 
李春舫《城市更新背景下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站城一体化》
 
       李春舫指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城市更新”从增量更新转变为存量更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国家铁路干线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的交通干线网络已基本建成。在此基础上,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主线,建设“轨道上的城市和城市群”,必将成为引领城市更新的新路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站城一体化,是站城协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建立新的“站”与“城”的关系,势在必行。站城一体化,关键在于交通一体化,在于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网络化。我们迎来一次历史机遇,以轨道交通以为导向实施站城一体化,将突破城市交通瓶颈,改变城市开发建设模式,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积极的一面已经开始出现,近年来交通枢纽的前期规划与城市设计已成为热点和焦点;站城融合、多元复合已成为共识。除地铁之外,多种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拉开序幕。以交通枢纽为核心,强调以轨道交通为导向重塑城市交通体系,是引领城市更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何坚《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TOD一体化融合设计研究与实践》
 
       何坚以《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TOD一体化融合设计研究与实践》为题,提出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TOD开发的融合原则。阐述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TOD开发之间的关联性。并以大湾区及全国丰富的实际项目为例,详细分析站点、综合枢纽与城市一体化及段场与开发一体化融合设计方法。
 
 

梁志华《立体多维城市,站城一体的持久精细化设计》
 
       梁志华先生认为高铁、轨道交通枢纽是带动城市发展、服务城市的超级综合体。未来新一代的城市中心型超级枢纽,将引领TOD的价值导向走向新的变化:站城一体并不只是“站”与“城”在空间上的交通连接,更重要的是“站”与“城”在功能上的相互流动、互为利用;并非仅仅关注车行的效率和建筑的炫耀,而是关注“人”与“地”的连接,回归人视角下的流通效率与使用舒适性;不再是城市跟随枢纽而起,而是枢纽服务城市、与城市共同成长。由此,TOD将真正实现往来无碍,站城归一。
 

刘岱宗《TOD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刘岱宗指出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入改革深水区,很多地方城市迫切需要寻找一套在我国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之道,这其中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城市形态以及开发相结合是当下最热点的领域。不过经过中国的多年实践,TOD开发作为商业地产开发的一种特殊形式,相比非TOD商业地产开发,存在着三个关键挑战,包括开发阶段需要考虑与轨道交通建设的衔接,空间规划怎么强调公共交通引导,并协调一二级开发,以对项目中的物业功能、业态、体量、空间分布和招商运营等方面进行精心布局,以充分利用轨道站点带来的客流价值以提升地块价值。最后开发地块上存在站点和轨道对空间的分割,如何采用特殊手段来连接地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刘岱宗先生基于过去20年在我国推动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开发的经验,并广泛参考国际城市的实践成果,结合了众多交通和规划理论,为大家介绍有关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历史,现实情况,以及未来将会发生演变,希望能够探寻中国式TOD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解决关键问题和挑战。
 
 
王森荣《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综合治理措施研究与应用》
 
       王森荣结合公司在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的发展与未来愿景使命,从减振降噪综合治理创新升级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振动噪声产生机理与控制、振源处产品体系与技术应用和TOD减振技术与应用案例。
 
 
 
周锦虹《TOD模式在中国的开发实践与思考》
 
       周锦虹从TOD的中国化、绿城的TOD实践、中国TOD开发应当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分享了绿城在TOD综合开发过程中的项目开发模式、设计策略,技术难点,解决方案等主要经验。周锦虹指出后疫情时代TOD的开发应关注目的地、公共性与地方魅力、防灾管理。
 
 
罗侃《强省会枢纽交通支撑南昌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
 
       罗侃围绕都市圈发展历程及规律、南昌都市圈概况及发展目标、南昌都市圈发展情况分析、都市圈一体化的建议等内容详细介绍了南昌在强省会枢纽交通支撑南昌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探索实践。
 
 
齐远《南昌市TOD发展的思考》
 
       齐远结合南昌市的辉煌历史、 城市区位、城市规模、城市经济以及发展变迁 、未来展望,分析了南昌市 TOD“宏观-中观-微观”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宏观层面坚持空间体系匹配,绿色低碳优先,体制机制保障;中观层面坚持用地线路互动,交通网络协调,站点功能协调;微观层面坚持用地、交通、空间、建筑精细化的设计。提出了发展愿景:根据世行相关原则,结合南昌市相关发展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TOD战略实施,打造“绿色低碳、集约多样、活力友好”的魅力生态之都。
 
易兵《重庆公共交通TOD的发展》
 
       易兵从地方的视角分享了重庆TOD发展,重点介绍了轨道站点、公交站场、铁路等TOD发展的经验和成效、存在问题以及支持建议。他指出成功的TOD开发建设离不开合作共赢的理念、强有力的顶层设计、一体化的设计建设思路、合理匹配的建设时序、有实力开发商的前期介入等。

 
贺鹏《城际及市域铁路站城 (融合) 一体化发展路径及地方实践》
 
       贺鹏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由中心城地铁为主的发展模式向都市圈范围的市域铁路、市域快线转变结合国家鼓励市郊铁路发展模式的背景,具体分享了国内市域(郊)铁路TOD案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国际经验。同时针对北京铁路站城一体化现状,提出市域铁路用地挖潜原则,重视轨道交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轨道TOD的发展,重构城市空间坐标布局。通过构建“以廊道为经度、圈层为维度”的城市空间坐标体系,形成市郊铁路微中心站点评估的“一张表”。北京市郊铁路站城融合的路径探索表明,铁路与城市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路市、市区之间应当建立新的“规则”,以推动落实北京市郊铁路的建设发展;铁路与城市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路市、市区之间应当建立新的“规则”,以推动落实北京市郊铁路的建设发展。最后他建议:站在国家层面,市郊铁路的发展模式仍应是“优先利旧、有序新建”,各地政府因地制宜探索出与铁路部门的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一、国家层面建议:1、建立既有铁路效能评估考核体系:制定铁路效能的综合评估办法,确定铁路效能分级分类,统一对铁路的繁忙、低效、废弃的技术指标。对铁路企业中长期低效、废弃铁路资产要进行评估,促进既有铁路改造、提升的原生动力。2、制定铁路资产与土地的评估标准:指导核定铁路资产的价值,尤其是原划拨用地的回收价格。二、城市层面建议:1、建立廊道、圈层的城市坐标体系,综合评估铁路站点及周边用地的价值。2、统筹市郊铁路与城市轨道线网,集约廊道资源,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公共交通服务。3、优化空间功能布局,资源向站点集聚,打造廊道上的职业平衡。

 
孙一明《建筑央企打造“站+城+人居”模式经验谈》
 
    孙一明分享了中铁建融城公司推广 “轨道交通引领城市格局、TOD 开发重塑城市形态”的新型营城理念,推进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产业新城、特色小镇等“站+城+人居”模式方面的实践经验。 体现了以高品质 TOD 项目服务于城市能级提升,助力国家“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筑央企担当。
 
 
王箭《南京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规划管理办法》解析
 
       王箭详细分析了《南京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规划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重点场段项目。他指出轨道交通车辆基地与周边土地一体化综合开发这一模式,能够有效将城市轨道交通与整体规划结合起来,优化了片区布局、丰富了城市功能,是“高起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相关管理办法的出台,为进一步探索南京地铁上盖物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以战略的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推进南京市轨道交通行业现代化进程迈出了有力的一步,我们通过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领域的十年深耕,逐步形成了一条“政策支持、规划先行、联动实施”的南京道路,以政策规范固化实施路径、以超前规划实现先行控地、以联动实施促进效益变现,在轨道交通转型的关键时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能量与无限可能。

 
谢鑫《典型城市轨道交通TOD投融资模式动态及国内实践案例分享》
 
      谢鑫在报告中指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亟需构建除政府财政外的资金解决渠道,地方财政支撑困难,中长期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运营和发展面临挑战,隐性债务监管趋严,城市轨交公司庞大的债务规模将给地方政府带来潜在风险,轨交线网审批受阻,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在此背景下以TOD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将给地方财政、开发效率等带来正向促进价值。接着他以深圳 广州、 成都、青岛、 中国香港、 日本东京为例,分享了领先城市TOD反哺轨道交通投融资实践,提出了应对典型城市 近、中长期推进轨道交通TOD投融资平衡的重点举措:强化财政执行、提升重视能级、明晰发展路径、加强资源支持、推进资产管理、利用产业资本。

贾朝晖《TOD城市综合体产品创新趋势研究》
 
      贾朝晖结合融创东南区域项目及相关案例,从功能业态、交通方式、建筑形态、低碳绿色、数字化场景应用等维度对中国TOD城市综合体产品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总结,为TOD城市综合体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李颂熹《老城区地铁站横跨小地块的开发》
 
       李颂熹从TID(融合交通枢纽及轨道交通的地产综合发展项目)的理念出发,分析了老城区地铁站横跨小地块常见问题:受地铁站及保护线线范围影响,地下可开发空间小。若不能同步施工建设,可能会导致地块无法开发; 地上塔楼建筑受限制,可布局范围有限; 地下空间被地铁站隔断,无法连通,地下空间布局零散;需要满足出入口车道数量要求,导致车位难以满足规范。给出了TID开发建议:利用地铁设备层,新增连接通道,连通地下空间;优化地铁站布局设施,释放站箱高层位置融入地下商业布局,提升地下商业的吸引力和价值;利用红线以外地下空间,增加可开发面积,优化布局,提升地下商业的吸引力和价值;优化地铁站厅出口布局,直接融入地下商业,提升地下商业的吸引力和价值。
 
袁铭《上海市域铁路高质量站城融合规划与实践》
 
       袁铭从背景与意义 、内涵与价值、实践与趋势 四、思路与对策四个方面分享了高质量站城融合规划与实践。袁铭认为站城融合是实现轨道与城市联动协同的关键环节,本质上是处理好车站(轨道)与城市(群)的关系,是一个逐步迭代升级的过程,也是一个多层次、多体系的系统性工程。发展高质量的站城融合要面向全域,注重要素协同与特色塑造,以车站为核心塑造出一座座协同发展、精明发展的微型城市;要面向未来,关注城市未来的趋势和需求,融入城市新发展理念;要面向客群,充分体现人本价值核心,为站区发展增添人性化的城市温度,推动人民城市建设;要面向效益,注重综合开发实现多方共赢。基于四个面向,进一步对市域(郊)铁路高质量的站城 与综合开发提出3+N的目标和策略体系。
 

张雪莲《共荣共生多层级交通设计支撑TOD综合开发》
     
       TOD 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以公共交通来引导城市的土地利用,在城市发展中实现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系统的综合规划。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土地利用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反馈的循环关系。
 
      报告以重庆沙坪坝高铁枢纽TOD开发项目、重庆璧山六旗片区TOD城市设计项目、重庆南坪TOD开发项目、广州番禺龙湖TOD开发项目等为案例,阐述在TOD理念落实过程中,如何突破平面空间制约,打造多维立体交通系统,实现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融合、支撑交通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无缝衔接,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提升土地价值。从片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角度、开发项目内部人车交通协同角度,介绍TOD开发项目中慢行系统、公共交通系统、道路系统、停车系统等多层级交通规划设计工作对于TOD综合开发项目的支撑作用。
 
      TOD开发项目中的交通规划设计是一个全过程、动态优化的工作实践过程,通过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多维度一体化设计,最终实现交通设施与城市生产生活设施在空间和功能上的深度融合与叠加,体现TOD开发理念和空间资源集约利用的核心思想。

徐东辉《越秀TOD—激活城市发展格局》
 
       徐东辉结合越秀和广州城建院多年来在TOD综合开发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系统梳理了TOD开发从站点建设到土地复合利用,到站城一体化开发,再到综合运营服务和产业导入增值的五个阶段发展模式,结合我院TOD开发设计工程实践,对TOD项目的投前和投后管理、开发设计技术体系做了全面阐释,并对TOD未来发展方向,即智能生活圈和流动都市圈做了精彩展望。徐东辉表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TOD)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TOD从最初的单一站点建设已逐渐发展成为以"建设+开发+产业+人流+文化"为目标,实现站城产人文一体的综合开发。

蔡玲《城市更新工作中TOD模式与存量用地一体化开发探讨》
 
       蔡玲副总工从为什么都在关注城市更新行动?城市更新工作的实施路径、城市更新工作中TOD模式与存量用地一体化开发意义、城市更新工作中TOD模式与存量用地一体化开发实施路径等四个方面分享了华设设计集团在城市更新工作中TOD模式与存量用地一体化开发的丰富经验和创新实践。
 
 
贺剑锋《存量时代TOD发展模式的再思考》
 
        贺剑锋在报告中首先分析了存量时代影响TOD发展的因素:人口负增长趋势明显 、 城市空间扩张减慢 、 轨道交通建设放缓方向调整。同时阐明了未来TOD发展趋势与领域: 再度复合和集聚的城市中心, 市域/城际铁路驱动下的新市镇, 无轨领域的拓展与应用。他指出存量时代TOD模式呈现再TOD化和泛TOD化的趋势。
 

 
李凤会《TOD地区数字化评价平台研究》
 
      李凤会结合线路规模大、客流集聚度不同,以人为本、分析不足,实施管理粗、协调决策难等TOD现实痛点,具体介绍了TOD站点地区数字化评价平台及其应用场景。通过现状运行数据监测和方案评价平台搭建,为轨道站点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和TOD综合开发规划的科学化编制构建了智能化的数字模型和智慧平台。

张震《“盖上空间”——车辆段、公交站场TOD复合化开发设计实践》
 
       张震结合TOD的价值目标,在报告中分享了林同棪产品理念和核心产品线,重点介绍了重庆市轨道交通6号线公园型TOD典范---刘家坪站、L4地块公交枢纽TOD---福州火车北站等车辆段、公交站场TOD复合化开发设计中的实践。

 
杨海《绿色智慧生态引领城市未来——苏州湾地下空间TOD一体化设计实践》
 
       苏州湾地下空间位于苏州太湖新城中央商务区中心,充分发挥轨道交通TOD综合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太湖生态环境资源,以绿色、智慧、生态为核心理念,打造出国内第一个绿色三星设计认证的大型独立地下空间,项目占地13.5公顷,建筑面积33.5万平方米。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先配套后居住” 的理念,通过地下空间、地上建筑、地面景观一体化设计,来强调中央商务区的中心轴,使各个街区与地下空间立体连通,形成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体。项目从城市建设和发展高度进行一体化的考量,更多的从城市功能、生态环境、智慧科技、持续发展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深入的设计研究。项目从九个一体化入手:市政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轨道交通衔接、综合管廊连通、周边地块联接、生态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完善、城市景观提升、安全防灾系统,实现新城核心区整体价值的提升,引领城市未来的发展。

 
 
王树盛《城市轨交TOD主导的公交都市发展面临问题及规划对策——以江苏省为例》
 
      王树盛分析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徐州市等城市轨道交通TOD发展现状和规划情况,针对关键指标与东京、纽约、伦敦等公交都市进行对比,从轨道交通线网TOD、走廊TOD、站点TOD三个层面剖析存在的问题,并从轨道TOD规划层次体系、轨道线网组织模式、轨道交通走廊层面规划设计、轨道站点TOD能级及分类开发等角度对城市轨道交通引导的公交都市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楼晓雷《TOD未来社区模式案例分析》
 
       未来社区是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通过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治理等九大场景,满足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楼晓雷以TOD未来社区模式为例,分享了TOD未来社区概念、创新设计策略以及未来生活场景,重塑了城市未来的生活方式。以“TOD未来社区”为方向的先行探索,或将会给城区转型、城市活力发展带来新样板。
 
       本次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领域成功搭建了沟通交流的桥梁和优质平台,对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关于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和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战略,加快推进轨道多层次交通轨道交通建设和四网融合新模式,促进城市功能与交通功能的一体化发展,推动站城一体化进程,实现高质量与可持续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